编者按
12月11日,《甘肃日报》刊发2020年欧洲杯投注委书记卢小亨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张掖》。文章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把握张掖的特殊生态地位、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张掖建设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张掖在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文章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张掖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七城三区”,聚力聚焦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生态修复系统战、国土绿化持久战、治水兴水节水升级战、防沙治沙阻击战、环境安全保卫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阵地战“八场战役”,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张掖
中共2020年欧洲杯投注委书记 卢小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甘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我们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张掖,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力量。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治理体系,不断开创美丽张掖建设新局面;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张掖绿水青山“好颜值”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高价值”;深刻理解“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路径,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稳妥推进“双碳”工作,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转型发展道路,让绿色成为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深刻理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加快改善全域生态环境质量,群策群力守护好张掖的蓝天、碧水、净土,把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全市人民最大的民生福祉;深刻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念,推进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维护生态平衡,严守保护红线,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张掖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深刻理解“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保障,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长效机制,让制度成为建设美丽张掖的刚性约束;深刻理解“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力量支撑,在全社会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让护绿、爱绿、增绿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汇聚起绿色低碳共建美丽张掖的全民力量;深刻理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坚决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更加自觉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久久为功抓保护治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张掖篇章夯实生态根基。
二、深刻认识把握张掖的特殊生态地位
生态区位特殊。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重点区域、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区域。保护好生态环境,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事关张掖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根本利益。省委赋予张掖“一屏三地”功能定位,放在首位的就是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张掖的“国之大者”,更是“市之要者”“责之重者”。
生态功能重要。全市总面积3.86万平方公里,43%的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林地、草地占65.68%。境内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自然生态系统交融交汇,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集中汇聚,绵延1000多公里的祁连山一半在张掖境内。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占总面积的76.4%、占全市总面积的36%,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占总面积的27.3%、占全市总面积的35%。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形成总面积4.1万公顷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维护西部生态安全中承担重要使命。
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本底差、环境容量小、自然修复能力不强是张掖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全市65.6%的国土面积在禁止和限制开发区,43.2%的面积荒漠化、15.1%的面积沙化,水土流失面积占比26.6%,林草植被稳定性差,荒漠化、沙化危害较重,加上长期以来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刚性约束压力持续加大,人水、地水矛盾日益突出。
三、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张掖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总目标,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张掖为主线,以健全落实生态保护治理机制为抓手,着力抓重点、树亮点,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七城三区”,扎实打好“八场战役”,努力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打造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改整治的“研究生版教科书”“国家级博物馆”,将张掖打造为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持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要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把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计,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生态工业领域,以培育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煤炭开采、新型煤化工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引领,聚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和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积极培育建设国家级凹凸棒石科技产业园、硅系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煤炭综合采选及现代煤化工产业聚集区,打造全国重要新材料基地。在现代农业领域,聚力创建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优化布局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漠设施农业3大板块,培育壮大现代种业、绿色蔬菜、肉牛产业、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打造“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种业基地,建设集种子“育繁推产加销”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玉米种子产业园,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在文旅产业领域,对标“六个国际化”加快推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统筹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加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区域碳汇、集体林权等市场化交易,建设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
二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空气、水、土壤三项防治重点合力攻坚。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围绕PM10、PM2.5等质量指标控制,深化“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扬尘管控、尾气达标、油品提质、面源管控”措施,推进农村禁止“四烧”工作,持续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有序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推进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再生水利用率达50%。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控耕地、在产企业、化工园区等新增污染源,加强危险废物、尾矿库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国家“无废城市”。
三要打好全域生态修复系统战。聚焦“一山一水”保护重点,在祁连山区突出“矿、电、人、火”四个关键,持续巩固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成效。“矿”的重点是盯紧看牢矿区矿点,深化历史遗留无主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坚决防止死灰复燃;“电”的重点是常态监管水利水电项目,确保生态基流足额下泄;“人”的重点是严格落实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相关管控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火”的重点是加强森林草原防火日常巡查,严防火灾事故发生,并积极争取建设草原防火道路,确保消防通道畅通,防患于未然。在黑河湿地综合应用植被恢复、水系连通、生态补水、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态修复等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稳定,在全市建成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以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四要打好国土绿化持久战。坚持以水定林、以水定绿、科学植绿,精准把握“四大要素”,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林草覆盖率达64%以上。区域选择上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把“三北”防护林、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等重点区域(部位)作为主要增绿空间,保留生态本底和自然本底,留足未来生态发展空间。规模确定上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系统稳定性,杜绝违背科学规律地造林和追求“高大上”景观效应,防止乡村绿化“园林化”。树种选用上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育栽植乡土树种和经济林木,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不断提高林草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坚决杜绝荒漠区栽植高大乔木树种和农田防护林网栽植景观林。密度设定上坚持科学论证、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提高成活率、成林率,禁止高密度栽种树木。
五要打好治水兴水节水升级战。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开展全方位、全领域深度节水控水,统筹做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有力有序削减地下水、调整用水和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管水用水制度机制、推进水权水价和水管体制改革、清查违法违规取水用水问题、实施人工增雨(雪)工程增加降水量、谋划实施重大水利项目八篇文章,确保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0.41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超采区压减开采量、地下水取水量、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之内。
六要打好防沙治沙阻击战。抓紧并用好6县区全部进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张掖“三北”工程全部纳入国家总规的难得机遇。着力“防沙”,集中力量打好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阻击战、绿洲沙化区域流动沙丘沙地歼灭战;有效“固沙”,强化封沙育林育草和退化林草修复提升,对不具备治理条件和不宜开发利用的荒漠、戈壁建设封禁保护设施,落实日常管护责任;精准“治沙”,对10处风沙口、6处绿洲内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地强化综合治理,形成“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治沙防护体系;科学“用沙”,大力推进沙生药材、特色林果、木本油料等沙生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积极发展戈壁节水生态农业,谋划实施光伏治沙项目,持续巩固深化“绿进沙退”良好态势。
七要打好环境安全保卫战。突出保护监管、风险防控工作重点,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用好“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无缝隙、全覆盖、全链条监管。加强危险废物、涉重金属、新污染物、化工企业等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加强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强化对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和射线装置的分类分级管控,确保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
八要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阵地战。加强乡村规划建设,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大美绿洲西北乡村建设引领区。接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加强农村道路、水体、林地、田地、村庄、环境、产业等全要素空间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塑造更多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的“四美田园乡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